《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官方網站 : http://www.motorcyclediariesmovie.com/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中文網站 : http://www.pandasia.com.tw/motorcycle/index.htm

其他相關聯結:
【開眼電影網】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men00318462
【shihlun/punctum】─與苦難者同在的《摩托車日記》http://www.wretch.cc/blog/shihlun&article_id=1799945



現在播放的是─De Usuahia A La Quiaca 




2005年4月29日,週五夜,我在台北,一個人到台北光點,看「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今天,2005年7月2日,距離我看這部片已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可見這又是篇早該 提筆卻又遲遲沒有下筆的文章。畢竟要將思緒拉回那個週五夜晚並非那麼容易。下午4點27分,聽著電影原聲帶我試圖在這熟悉的旋律裡拼湊那夜、那感受、那畫面──關於這部片。

相較於他人,4月底才看這部電影的自己是晚得多的。因此在觀影前,有機會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及推薦,多數的大抵是著重在革命領袖的青春熱血,把本片拱上必看之位。但我會走入戲院,其實是因為看了網站上的劇情大綱:
這不是英雄事蹟,只是兩個平行生命的短暫交會……
1951年,患有氣喘的23歲醫學院學生格瓦拉(Ernesto Guevara)與死黨阿爾貝托(Alberto Granado),載著滿滿的家當與憧憬,跳上屌車(諾頓500重型機車),從家鄉布宜諾艾利斯出發,揭開一場貫穿南美大陸,總長超過一萬三千公里的壯旅。行過草原、高山、大河、深雪,儘管一路上險阻不斷,偶有爭執,樂天浪漫的倆人仍被這前所未見的無邊景致深深感動。隨著旅程逐漸開展,他們目睹、並體驗了自五百年前殖民者登陸以來,這塊土地所承受的種種創傷、苦難、與不義。貧富的懸殊、階級的對立、種族的剝削、帝國的壓迫,以及人世間永無止息的生、老、病、死,都不斷激盪兩人的靈魂,也在青年格瓦拉的心裡埋下了日後席捲世界的革命之火。 』

這大綱在我心裡烙下了兩點印象:1.這是發生在遙遠南美大陸上一位著名的人物身上的故事。2.這位人物在革命前夕與好友兩人展開了一次旅行歷險。然而如同電影中出現的一句話:『我要怎麼去懷念一個我不知道的世界?』,所以真正吸引我的並非是切‧格拉瓦的傳奇,而是第二點。因為深刻地嚮往國外大學生幾乎都曾體驗過的自助旅行生活,所以我踏進了電影院。
 




兩個人,一部重型機車,滿懷對大陸的熱愛與探索未知的新鮮期待,切‧格拉瓦及好友阿爾貝托就這麼出發了。

 

切‧格拉瓦是位出生於中產階級,只剩一個學期便即將畢業於醫學院的學生。從小就有氣喘的他還是位足球隊員;由此可以猜測是位擁有堅強意志的人。包括在後續影片中隨著劇情發展的幾個事件裡,如:為鼓勵年輕的女痲瘋病患伊琳娜所說的一段話:『是啊!活著是很痛苦,每一口呼吸都得掙扎,同時還得叫死亡下地獄。』;以及縱身一躍橫渡亞馬遜河等片段,皆不難窺知那股憑藉著信念堅持到底的性格。無怪乎,切‧格拉瓦後來選擇投身革命一途。

相較之下,唸生物的阿爾貝托生性則較為浪漫活潑。電影中提到兩人希望能在阿爾貝托30歲生日時完成此次旅行,而阿爾貝托更早在十年前便著手開始計劃有朝一日要走遍南美﹝或搞遍南美?哈!﹞,終於這個夢想就要實踐了!這種理想的履行並非人人都能貫徹,但他做到了,這點阿爾貝托十分相似。再加上阿爾貝托風趣幽默的三吋不濫之舌及一身好舞藝,都為這趟旅程增添不少輕鬆樂趣,兩個靈魂開始有了短暫的交會。





隨著兩人的腳步,透過鏡頭,南美風光在眼前綿延展現。一望無際的荒煙蔓野、不斷向前伸展的黃土路面把人與土地相連結。高山、冰雪、湖泊、草原...,各色景緻不停交錯更迭。除了風景,透過格拉瓦阿爾貝托與人們的互動,我們也可以捕捉屬於當地迥異的人文民情──熱情洋溢地中南美音樂搭襯人們盡情搖擺享受投入的舞姿、祕魯原住民的傳統服飾生活及信仰等。

格拉瓦阿爾貝托這一路上與形形色色的人相遇;貧困生病的、富裕慷慨的、土地被奪走的原住民及因黨籍而被通緝的...。越是向前走,越發覺許多從前從未思考過的一切。尤其是,這所有的體驗彷若在他的心裡投下了種子,於是什麼開始發酵了....



*************************我是分隔線***************************

我對南美的殖民歷史、印加文化及原住民生活,還有後來革命推動緣由及過程並不是十分了解。但讓我感受最深的部份是格拉瓦阿爾貝托對社會、對弱勢族群、對土地的關懷及公義的重視和維護。姑且先不論後繼革命方式及其結果,相對於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上現今大多數青年,他們的眼界顯然大得多。追求的,不是外顯行頭的酷炫,不是自身所得利益多寡,更無關地位名望的高低。單純地就是對生命的熱誠,對自由平等理念的追求。而這,或許正是我們所欠缺且迫切需要的。

近幾年台灣人的學歷看似普遍提升了,實質上,人民的文化素質和涵養是否成正比發展呢?吾以為,所謂的文化水平,除知識上的涉獵外,還須具備品行修養與促進社會進步的責任。或許多數莘莘學子因生活壓力等原因,除了課業上必須研究的範疇之外,其餘重心便在休閒娛樂或自身生涯規劃上。其實此一現象並無過大非議之處,只是反觀其他國家甚至早些過往的年代,兩者相較之下我們關注付出於公共領域的太少,更枉論回饋生命及世界所給予的。這點,確實是可惜些了........


   
●就是這本書啦~【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

  
●電影原聲帶CD


在光點看完電影後,我隨即到隔壁的誠品買了電影原聲帶和書。電影原聲帶蠻不錯的,推薦!(前提是希望你有先看過電影,感動和體驗會深刻些。)至於這本書是整理翻譯自切‧格拉瓦於旅行途中所寫的日記。大家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翻翻,和電影情節相互對照比較。我個人是認為電影稍為精采些,畢竟是有改編過,不過很多地方仍十分貼近日記所描述的,且又多增添的了許多趣味。

另外導演在拍攝及影像使用上也頗富巧思,這篇文章裡有所論述──【藍祖蔚影評】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 流動影像,快連結過去看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cqueline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