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蟬聲由枝頭竄出,宣告夏天的來到。驕陽無保留地發散熱力,人們吆喝群聚海邊揮灑汗水活力。而你又是如何在夏日歡慶生命?
身為一個領死薪水的上班族是沒有暑假的!!!可我的心把夏季的週末休假都當暑期一樣放肆排程,望著月休六日的稀少假日,感覺還真是悲哀的窘迫交雜著期待的歡欣~
在台北,似乎總有看不完的展覽和辦不完的藝術節慶,而
2010年六月的第一個檔次,我留給了葉錦添的仲夏狂歡。

DSC02436.JPG DSC02440.JPG  

看展前,我參加了當天的講座,受邀與會的來賓有葉錦添、王玉齡、張元茜、及蔡明亮,主持人則是當代館館長石瑞仁。講座時間長達一個半鐘頭,我聽得很多,可隨手能記下的卻僅是隻字片語,趁著記憶還沒完全消退,簡單整理於下(黑色&褐色抄寫的下葉錦添及蔡明亮言談內容的片段筆記,淺紫自己附註理解的內容)

DSC02435.JPG 
左起:張元茜、蔡明亮、葉錦添、王玉齡、石瑞仁

葉錦添
‧「藝術與人的關係」
→是如何的?

‧「對談」→以自己的聽覺接收及想法去理解對方的話
 (所以我們是在和對方溝通,亦或同時也在與自我對話? 這樣的對談之下,能彼此理解多少?)

‧怪獸→雕塑→希臘羅馬雕塑作品(羅丹)→雕塑→東方美→肌理線條→與觀者的交流 
(葉錦添談到小時後捏畫了許多怪獸,到現在仍繼續著。

 到歐洲時接觸到希臘羅馬時期留下的作品,古希臘羅馬人透過雕塑表現出人體的力與美,令人讚嘆折服。可若細想,這些畢竟都是西方流傳下的文化,那麼屬於我們東方的美又是怎樣的呢?於是開始找尋東方表現肌理線條的手法方式與形象,去慢慢的摸索捏塑出。
展覽裡的作品「原欲」-她的眼眶含淚滴落,可唇角又透露出隱約。乍看時會覺得她應該是因為悲傷而哭吧?可細看又像似因喜悅而泛淚。有那麼一點欲言又止的神情,是她想和我們說些什麼嗎?或者是自我投射映照出這些對話?)

--------------------------------------------------------------------------------------

蔡明亮
‧人的行為-拍照
(不顧被攝者感受、拍名人、到處拍...等等)、電視節目、收集公仔為何而做?→無聊?

--------------------------------------------------------------------------------------

葉錦添 
‧觀表面,而無法參透背後所存在的。

 ex
:牆→不單只是一面牆,包括牆的顏色變化、牆的記憶與狀態。    
   →神思:可視及理解  
   
   →陌路:背後無法知曉的
    →若把世界透明化,其是複雜、多層次的

‧什麼是真實?「真實越來越難以被察知」
 我們接收被隱蓋、設計、包裝過的資訊,已非真實本身。就像甜甜圈一樣,看起來是好的,心裡你知道是不好的。

‧藝術家的考驗→不能全都要,而須找出一條可與觀眾溝通的線(方法、路徑)

‧「日本」:枯山水→止觀,感受世界宇宙(延伸死之崇拜) 
 「中國」:景中有景
→身體移動進而去感受,景影交織,既是靜止又移動。
 
       →世界裡的世界
       →神思:我們擁有的能力,可拆解的思考  

        
陌路:找一個落腳點,由人出發(自然&人為→LILI,陪伴人的觀者,也是如鏡子般存在的對照)

LILI在展覽中出現許多次,色彩及形象皆不同,但展覽結束後,我們自己把LILI統合成一個展覽裡出現的「LILI」角色。
 (個人經驗的彙整,創造出一個心裡判別感知的形象面貌)

‧假交通意外,真實的交會與相片。
 (一個男子騎腳踏車經過,對
LILI產生好奇?想像?
   道德→並無冒犯舉動→好? 
    
or→對路倒者置之不理→冷漠、不好?)

DSC02442.JPG

LILI的真假?LILI與骷髏處在同一個畫面裡) 
 真人→系統,短時間的存在(人終將一死,存在世上時間有其限制)
 假人→相較下永恆的真實(也許幾世紀後,當人類已滅絕,骨骸被挖出,相對於可能仍存在且完好的
LILI,何者在發掘者的認知裡,是更為永恆的存在?是否因接近永恆而顯真實?)

‧人為物服務(ex:我們去挖掘、整理、保護歷史文物)
 我則認為應是物質為精神及靈性服務。
(歷史文物在從前被創造出的功能。ex:某些朝代的衣物對現今的我們來說是歷史文物,可是在當時是因應人們的穿著需求才被創造出的,所以說應該是物質為人的精神及靈性服務。

‧博物館→經由收集、整理、呈現(價值挑選→產生集體破碎)→冷系統
 造成後人接觸的陌生、隔閡感。

‧跳脫價值,真實的自我對話。(此處價值指的是外國的價值經濟觀)

 --------------------------------------------------------------------------------------

蔡明亮:
‧電影→在不真實中創造真實。

 作品不需被解釋,人有共同集體記憶,而不同人也有不同感知,生活會在作品裡相遇。

‧人對物的迷戀何來?創作與我們的關係為何?花費大量資金的創作,到最後所剩為何?

‧我認為應該是貼近生活,但同時有美學概念被提出。

--------------------------------------------------------------------------------------

後記:
第一次知道葉錦添,是好久前的一個夜晚,我和友人十分隨性的晃到西門的絕色影城看電影,看得正是「臥虎藏龍」。那時「臥虎藏龍」這部片還沒獲得奧斯卡提名,國片票房積弱不振,加上似乎已是二輪片晚場,整個影廳連我們只有三人,仿若包場般的觀影經驗,老實說十分享受。看電影前,其實對情節沒有特別的概念,也因此更能獲得純粹的驚喜,心情隨著故事的進行而糾結忐忑或釋懷豁然。片尾玉嬌龍的一躍也讓我懷抱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悵然離開戲院。而中外合作的「臥虎藏龍」帶給我十分不同的國片體驗,電影裡的場景、服飾、妝髮也令人印象深刻!因此當字幕跑出工作人員名單時,我特別注意了美術指導,是葉錦添!
可之後,其實我並沒有特別去關注葉老師的作品,巧合的是,在講座上我才知道,另一部美術設計也為我所十分喜愛的電影-「夜宴」的美術指導,也正是葉錦添葉老師。

這場講座中,葉老師常提到「神思」及「陌路」的概念,聽完講座的當下其實對這兩個辭彙的理解還是很有限,回家後便決定找出葉老師的著作 《神思陌路》來翻閱。書中文章富含探究事理脈絡的哲說與詩意,抽象或具象等比喻式的描述,往往一個段落我都得反覆咀嚼思索其含意,與座談會之中那親切的廣東腔國語有著趣味的對比應和。一開始我還以為這本書另請了編輯訪談代筆,翻了書封書內頁都不見其名,這下便更佩服葉老師的才華。

能夠現場聽到幾位來賓侃侃而談他們的觀點、創作脈絡,真是蠻難得的機會。其中聽完蔡明亮導演談及他對電影及創作的理念,感覺比從前更能從另個角度去觀看蔡導演的作品。有時間想找一天重溫N年前因畫面太暗看得十分吃力而沒看完的「你那邊幾點」。稍有遺憾的是要在短時間邊聆聽理解,邊快筆速記著實不易,寫這篇文章的同時,諸多細節有所疏漏,若當代館方能分享出每場講座的影音檔案,那就更好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cqueline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