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06/05台大洞洞館

一切堅固的事物都煙消雲散了。
「向建築告別--洞洞館計畫」


人生風景聚散離合,我們總被教育得向前衝衝衝努力拼搏,然而卻從來沒有人告訴自己,如何面對那些過往、曾經的時光,直到某天回想起時,只剩斷裂印象構成的回憶,翻來覆去卻找不回遺缺的那片段。
也許是這樣,所以情人分手大多慘烈頭也不回,曾經喜愛的布偶、墨水仍存的筆管、留有歲月痕跡的家具,不敷使用的器材,在消費主義舉著大旗侵入之下,我們習於不經思索,只消一股腦地轉身拋去,或者以一種無所謂逃避態度,直至緣分耗盡那天。  

DSC02377-B.jpg

電影「父後七日」及「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探討人們面對親人逝去及面對死亡的一連串情緒反應與態度觀感;而此次的洞洞館計畫跳脫從前我們對於廢棄建築任其老舊再一舉炸毀的處理方式,讓我看見人與建築、建築與記憶、建築與時空,甚或人與自我的關係探究。

 

DSC02299.jpg DSC02328.jpg  

洞洞館為台灣大學裡的三棟聯合建築,分別是農業陳列館、人類學系館、哲學系館。洞洞館三合院整體為師承貝聿銘的建築師張肇康先生所規畫設計,其中僅有農業陳列館為其作品,哲學系館與人類學系館是由後人仿造而建。
張肇康先生將中國建築三大元素-龐大的屋頂、挑高基座、迴廊以抽象手法詮釋。而其中橘色代表麥穗,綠色則為稻葉的象徵。又因其牆面鑲嵌琉璃筒瓦,以現代材質表現中國建築的傳統元素,學生便以「洞洞館」暱稱之。


DSC02347.jpg

如今三幢建築中的哲學系館及人類學系館將於今年七月拆除。由於拆除時間早已確定,此次展覽由策畫到執行面臨時間及資金有限的多重考驗,期間並召集多位義工協助,透過清洗、拆卸與擦拭建築物,向洞洞館做最後一次的告別。

眾志成城,大夥的努力讓展覽在2010年的夏天如期舉行。琉璃筒瓦篩過陽光與建築肌理交疊出斑斕,又也許霪雨霏霏滴落窗外的水氣飄散暈染,不論是何種風貌,都是在洞洞館在落幕前的最後一次風華印象。

DSC02383.jpg

DSC02301.jpg
海報上展覽的副標是-地景藝術 裝置 攝影展,其中裝置部份全是採用建築本身拆卸下的管線、隔板、玻璃等等;而戶外的步道及木桌椅,也都是取材自屋頂的隔熱磚與室內的廢木材,而非用外來物萊強行塑造出某種特定形象,讓我們充分感受到這個展覽想傳達的意念與策展緣起那份真實情懷。

當天參觀時朋友巧遇策展人之一的施昀佑,閒聊之中才知道這個計劃進行中曾面臨到的種種考驗,可以說所有參與此計劃的人員都是憑藉著一股熱情及理念支持著,才得以順利將展覽成現在我們面前。希望大家能多多幫他們宣傳,讓洞洞館成為更多人回憶裡的一處風景。

 

「向建築告別--洞洞館計畫」展出至6/28日止,想去看展或拍照的動作要快呀!
「向建築告別--洞洞館計畫官方網誌
‧洞洞館計劃|Faceboo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cqueline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