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色戒》官方網站: http://samsara.kingnet.com.tw/
其他相關聯結:
色戒【Samsara】
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2002/Samsara/Samsara.html
愛麗絲緊走---色戒【Samsara】http://alicerun.com/movie71.htm

影片介紹:
發生在壯麗的喜馬拉雅山上,一則關於靈慾情愛、一個男人尋找、掙扎,進而發現精神上真正喜樂的愛情故事。

智者錒菠以及徒弟素楠領著一群喇嘛翻山越嶺地接回大璽,一個剛剛在偏遠道場完成三年靈修的年輕喇嘛。從深沉的恍惚中醒來,大璽被帶回原先的喇嘛寺修養生息。然而他的返回卻有了意想不到的發展。儘管將生命奉獻給靈修,他卻意外地體驗到一連串的情慾覺醒...。
 
當他到村莊為豐收主持祭典時,巧遇年輕貌美的珮瑪對她一見鍾情。這是有生以來,大璽第一次質疑他多年來苦修的生命價值。有鑑於此,錒菠將徒弟送往一個神秘的隱居處,以領悟經典中所謂「情慾的奧秘」。大璽明白一個人需經歷人世才能看破紅塵,因此他告別自五歲便開始居住的憎院,還俗塵世,決心體驗輪迴說之境界。  

起初他的生活滿是驚喜。婚後大璽不但體會到情慾交歡的苦樂悲喜,也和珮瑪共同撫育兒子喀馬,珮瑪各種精神上的展現也一次次地讓大璽大感意外。然而大璽卻無法應付其他世俗的人生百態。譬如來自原本要迎娶珮瑪的札馬央的忌妒、異國女孩蘇亞塔的誘惑、以及和利用村民從事不正當交易的榖商之間的鬥爭等。

當一場惡意的縱火幾乎燒盡大璽和珮瑪所有的家當時,大璽終於起身對抗札馬央和榖商;此時他也發現了紅塵世俗的煩憂遠超出他所能想像。他的命運也跟著扭轉、改變,帶領他到一個完全無法預期的結局...。 --------轉載自《色戒》官方網站: http://samsara.kingnet.com.tw/




samsara在梵語裡指的是輪迴,samsara翻做【色戒】頗耐人尋味。「色」字除了指男女情慾之外,「色」也有世間表象的統稱之意。色戒即人性之戒,也是脫離輪迴必經的修行。

達世(音譯)閉關三年多重返自己熟悉的寺院後,肉體感知意外的地甦醒,使未曾離開寺院的他開始對過往修行及奉為圭臬的信仰有了懷疑。達世的七情六慾,那些禁箍已久的內在,經不住好奇與未知的吸引,達世一心想探索外界誘惑的真實面貌。
達世以佛陀為例,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告訴老住持:「釋迦牟尼佛生於世間,也曾娶妻生子,體驗過一般人的生活,直至29歲時才出家修行。如果不體驗過這一切,我又怎麼能夠了解?」「釋迦牟尼佛能在29歲之後修得涅盤,我應當也能跟循佛陀的腳步修道。」
老住持見留不住達世,只得尊重其意願,任達世前往體驗娑婆世界。

不知道是否有人與我有過相同經驗?曾動念欲削髮為尼遠離塵世間。那時朋友將我的告白當作言談間的戲謔,說我不是想不開要不就是瘋了!想想也不能怪他,畢竟誰會希望看到自己心儀的對象出家?有過這念頭是真的,原因倒不是因為貪嗔癡三毒磨人心性。而是那一刻心境豁然開朗,有無上喜悅,認為單純生活即是喜樂。人世間能長久留存的有什麼?無欲無求令人身心放鬆;每日勞動感覺身體充實,更能珍惜所得所食豐盈甜美,煩惱自然也就少了。
妳問我既然如此,為何此刻還在這?我想我正如同達世一般,仍舊難抵那些未知的誘惑,不甘於那些沒有經歷過的人生階段;同時也停止不了對親友們的思念。或說是苟且也好,或是時候未到也罷。這念頭來的突然,卻也不夠堅持,所以我仍落於輪迴之中-----載浮載沉。

老住持圓寂前託弟子帶給達世的一段話裡說:「我明白自己修行未果,仍將輪回於世間,到時我相信我倆必會再相見。希望那時你能夠告訴我:究竟是要滿足千萬慾望,還是征服其一?』
這句話聽在經歷過世俗體驗生活百態考驗的達世耳裡別有一番滋味。彷若一記鐘鳴,嗡嗡縈繞喚醒了達世。
當晚,達世決心告別妻小,返回寺院修行。



達世的妻子「貝瑪」平時救濟貧弱、盡責持家,為人寬宏慈悲。教養孩子的方式也可窺見其極富智慧。
天冷時孩子任性奪門而出,與心軟護子的達世相反,貝瑪未加攔阻,刻意讓孩子體驗酷寒知難而退。果然不一會兒孩子便乖乖回到屋內。
某次達世由鎮上帶回充滿暴戾意識的新型玩具送給小孩,反倒被妻子扔於地面,告訴孩子父親小時候都自己做玩具玩。其不眷戀物質享受的個性及教育小孩勿貪戀俗世虛華的用心顯著。
又貝瑪將小樹枝折下,拋入溪中,讓孩童猜測樹枝最後將會怎樣?是卡在石頭上?捲入漩渦中?還是沉入河裡?貝瑪告訴他們:「樹枝最終會隨著溪水流入大海。」
姑且不論貝瑪這個推論的正確性為何,我想樹枝流入海裡,或許正如人終將一死回歸塵土的道理一般。

達世返回寺院途中,貝瑪出現在他眼前,告訴達世:「每個人都知道釋迦牟尼佛,可耶輸陀羅(佛陀身為王子時的妻子)呢?有誰瞭解她?」「在釋迦牟尼佛離家之後,耶輸陀羅失去丈夫獨自扶養幼子,面對所有一切。或許她心中其實也嚮往修道,可一個母親怎捨得拋下自己的孩子離去?只有男人才捨棄得下。」「又有幾個人能記得耶輸陀羅?」達世自知愧對貝瑪,答應陪貝瑪返家放棄修道。再抬頭,貝瑪已然消失眼前。
在我看來,成全達世修道的貝瑪更加的偉大可敬。


「人如何能使一低水永不乾涸?」

 

 

 

 

                     「將它拋入大海」

究竟修道是為了求得自身免受輪迴之苦的解脫,還是為求心靈上的平和寧靜?答案見仁見智。
在我的觀念裡,求道該是為了普羅大眾而不該只為自己。滴水匯成大海,人人向善則世間為善,反之則亦然。

 


最後......我對宗教佛法並無深入研究,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google相關資訊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cqueline119 的頭像
    jacqueline119

    ◆紫色牧草與螢火蟲◆

    jacqueline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